关于团队合作的不科学思考

[文章作者:磨延城 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: http://notes.mo2g.com/59luanbi/teamwork/thinking/ ]

理想的团队合作状态

以前我认为团队合作是这样的,每一个成员都会为共同的目标而付出努力。

团队合作

不同时期,团队的变化

后来我意识到,团队合作有多种状态,上图只是其中的一种。团队所处的阶段不同,状态也会发生变化。

人的能力有高有底,擅长的也不一样,因此在一个团队中,有能人也会有常人,这就存在了一个无法规避的分工问题。

我粗略的归纳了四个象限,我认为团队在不同时期,合作过程中大概率会经历这些状态变化。

能者少劳,弱者多劳能者多劳,弱者多劳
能者少劳,弱者少劳能者多劳,弱者少劳
  1. 发展期:能者多劳,弱者多劳。创业初期。
  2. 稳定期: 能者少劳,弱者多劳。扩张阶段。
  3. 矛盾期:能者少劳,弱者少劳。内部斗争。
  4. 转型期:能者多劳,弱者少劳。内部改革。

一艘船的故事

有时候,团队会在几个象限内频繁切换,原因很简单,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。让我们把团队看成一艘船,回顾一个故事。

  1. 船长筹划造一艘小船去寻宝,并开始招募水手。
  2. 水手怀着各自的目的加入。
  3. 寻宝过程并不顺利,水手有去有留。
  4. 经过不懈努力终找到第一批宝藏。
  5. 小船带来的财富已无法满足人性的欲望,快速发展阶段,利益冲突越发明显。
  6. 人心涣散导致年久失修的船陷入沉船危机。
  7. 有人开始弃船逃生。

造船逃生

这个故事换不同的角色视角,看到的或许都不一样。

船长视角

我一次又一次容忍你犯的错误,给你这么高的报酬,你一点都不懂得感恩,你想干什么。

老水手视角

我跟你这么多年,不离不弃,没有功劳也有苦劳,这艘船也算是我造的,你要是不满意我现在就走,出问题别找我。

水手视角

每次出问题都让我来善后,这艘船漏水太严重了,出问题算我的,做好了功劳归耍嘴皮子的,活久见。

外交官视角

我们的船再不达标码头就不让我们出航了,知道我帮你顶了多大的压力吗,船长要你赶紧把这个漏水口堵住,不能耽误出航。


有人说,这只是看起来像是一个团队,其实只是一个群体因为分赃不均搞出的闹剧。

奥尔森1 从理论上揭示了一个现象:一个群体或者团队的人数越多,越容易出现“搭便车”效应2

当团队遇上问题,压力由所有人共同分担,团队成员越多,每个人承担的压力和责任就越少,最后都想让别人多分担一点,这就是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缘故。

你能在压力下工作吗

如果一个团队有 10 个人,3 个人努力,那就是由这 3 个人承担全部努力的成本,但是,如果努力取得了回报,好处是由全部 10 个人分的。你说,出力的那 3 个人不是傻子是什么。渐渐地,那 3 个人在实际的过程中也学会了偷懒,如果没有特殊的机制,久而久之,就没有人愿意出力了。 ——–宁向东

团队合作的初衷是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,但随着众多因素的影响,团队成员开始扮演别样的角色,合作止于表面。 孤单

马云总结了一句话:员工离职,要么钱没给够,要么心委屈了。

“搭便车”效应确实容易让人受委屈,目前业内也没有通用的解决方法,或许可以尝试把大团队拆分成多个小团队,通过控制团队人数来规避这个问题。

群体跟团队的区别

宁老师3曾说过,群体跟团队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存在协同效应。

  1. 群体(group)成员之间可以有共同的目标,但彼此之间没有什么关联。
  2. 团队(team)成员既有共同的目标,又有协同配合的关系,简称协同效应。

协同效应

团队最重要的特征,就是成员之间存在互动,由良性互动创造的协同效应。

千万别小看协同效应,一个明星加一个好的小弟,能够干掉两个互不买账的明星,这就是协同效应的力量,也是团队的力量。

总结

关于这个故事,我思考了在团队建设中的几个不成熟观点,并且在不断完善。

  1. 限制每个团队的人数,减少搭便车效应。
  2. 团队合作,多付出就应该得到对等的收获。
  3. 领导要有选择团队成员的权利。
  4. 谁对结果负责,才有最终决定权。
  5. 赏罚分明,避免双标。

如果你有其他建议,还请不吝赐教。


  1. 著名经济学家 ↩︎

  2. 除非存在着强制或者其他的手段,当人数越多,每个寻求自我利益的人越不愿意采取行动去追求共同利益,或者团体利益。 ↩︎

  3. 宁向东,清华管理学教授 ↩︎